介子推与重耳的故事读后感_介子推与重耳
来源:互联网
(资料图片)
1、春秋时期,晋朝的儿子重耳被流放。途中又饿又晕,大臣介子推大腿上的肉吃。后来,儿子重耳成了晋文公,忠臣忘推介子。当重耳想起这件事时,介子推拒绝再做官,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。重耳让火烧山逼他出山,但是大火烧了三天,没有人出来。他上山发现自己和母亲都被烧死了。在烧焦的柳树上,有一个大仙,写着一首血淋淋的诗,“愿主在我割肉侍奉你的时候,永远清明。”因此,重耳把火烧山获释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。
2、第二天,重耳爬山祭奠,发现老柳树又复活了。他把它命名为“清明柳”,并把它命名为清明节,以祭奠解推,鼓励自己勤政清明。
3、版本2: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一个臣子。雾凇之乱发生时,他随重耳出征,但晋文公登基后,晋文公忘记了他的贡献,不敢向晋文公讨薪,觉得很委屈。他决定和母亲一起隐居在无人知晓的地方。晋文公后来发现了他的过失,但他找不到介之推,所以他给了介之推一块地作为纪念。这个地方就是今天山西省介休市绵山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