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州明确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作战图 政协委员进一步建议 全球视点
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。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,也是硬实力的保障基础。近日,《温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实施方案》正式出台,为我市加快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绘好“作战图”、吹响冲锋号。
自2018年获批创建新时代“两个健康”先行区以来,温州竖起“民营经济看温州”的标杆,持续深化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、数字化改革、法治化改革,多举措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,营商环境不断优化。
(相关资料图)
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上,我省提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再次将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。为贯彻全省工作部署,我市深入调研,全面分析,首次系统性提出“大营商环境”概念,涵盖政务环境、法治环境、市场环境、经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。
作为民营经济之城,温州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还有哪些功课要做,还有什么补丁可打?本期栏目邀请政协委员建言献策。
“155N”推动营商环境改革
历时2个月、数次调研开会、征集各方建议210余条……《温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实施方案》提出,我市将通过“155N”体系架构推动营商环境改革。
“1”,即围绕“争创国家第二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,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标杆城市”的总目标;第一个“5”,即着力推动政务、法治、市场、经济生态、人文等五大环境优化提升;第二个“5”,即在“一号改革工程”推进过程中深入开展涉企问题化解、国家试点争创、特色品牌推广、省级评价创优、硬核举措攻坚等5大专项行动;“N”,即推出诸多改革举措,目前已推出共267条改革举措。
首批10项突破性举措引人关注
今年是实施“一号改革工程”的开局之年,我市聚焦企业和群众感受最直接、反映最强烈的痛点堵点,谋划推出了首批10项突破性举措。
创新涉企问题化解“一表通管”机制。建立以“帮企云”为主体的涉企平台体系,构建“诉求一键提交、政策一站知晓、服务一网全包、问题一表通管”的涉企问题化解全流程闭环机制,确保涉企问题化解率95%以上。
打造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改革新样板。按照“5+X”政策体系框架开展新一轮市本级政策清理整合,迭代升级“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在线”平台,实现惠企利民资金“无感申请、一键直达”,“政策找人、免申即享”比例达50%以上。
深化涉企评估“最多评一次”改革。进一步深入开展涉企鉴定评估类中介服务事项清理,推行“降等评估”、“多评合一”、“一评多用”、小微园“打包评估”等服务模式,实现“最多评一次”模式县(市、区)全覆盖,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负担。
深化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。深化落实“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25条”,推进入学条件便利化、优待认定便利化、报名登记便利化、政策知晓便利化,增强企业及外来用工子女的获得感、归属感。
制定《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》。探索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立法,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法治保障,有效汇聚各方创新资源,加快打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高地。目前,立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。
创建民营企业合规改革示范区。以行业协会“企检服务中心”为载体,立足刑事合规、行政合规、行业合规,全方位、多维度、系统性推进企业合规建设,为企业提供涵盖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“全生命周期”法治服务。
打造全要素“一网交易”平台。迭代升级“阳光e网”一体化平台,推动土地、建设工程招投标、政府采购、矿业权、产权、排污权指标、用能总量指标、股权等各类要素资源进场交易,加快实现全要素、全资源市场化配置“一张网”。
深化“科创指数”融资模式。进一步推广“科创指数”融资模式,完善“科创指数”指标体系,拓宽“科创指数”应用场景,力争今年实现“科创指数贷”授信余额超800亿元。
深化信用修复“一件事”改革。以信用修复“一件事”改革为牵引,依托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、企业信用综合监管系统,建立信用修复联办机制,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修复的便捷性和联动性,擦亮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品牌。
创新实施“数据得地”快速供地新机制。针对优质中小企业用地难、用地贵等问题,建立优质制造业企业便捷获得发展空间的评价标准和供地(供房)机制,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,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向“发展前景好、产值增长快、亩均效益高”的项目集聚。
委员声音
市政协委员,市供应链学会会长、温大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黄小明:
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保利润
根据市供应链学会课题组调研,我市工业企业生产中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约为38.2%,是劳动力成本近4倍。若我市物流费用每降低1%,每年将直接为企业带来11.98亿元利润。如何打造一个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保利润的营商环境?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。对此,现提出三点建设建议:
第一,规划建设大型综合物流(多式联运)基地,推动物流枢纽经济发展。具体包括建成集公路、铁路、码头等运输方式于一体的温州西部综合物流基地;建设集“公-水-铁”国际转运中心、东欧班列集货中心、综合保税仓库、跨境电商(贸易)等于一体国际物流基地;打造集快递企业、跨境电商、保税仓库等功能于一体的快递物流基地。
第二,合理规划制造和流通企业的仓库布局,推进公共配送(仓储)中心基础设施建设。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工业园区公共配送(仓储)中心,以仓库规模经济降低仓储成本;支持商贸流通企业仓储和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配送企业,以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。
第三,依托国家物流公共信息管理平台,打通我市供应链物流信息通道。目前,国家物流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已落户我市,建议发挥国家平台优势,通过信息传输与供应链上的客户、制造商、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,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、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。
市政协委员,温州市江苏商会会长、浙江中励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新:
深化“全链条”人才服务体系,助力解决蓝领工人紧缺问题
近几年来,我市持续构建“全链条”人才服务体系,出台了一系列招才引智扶持政策,帮助民企招引了一批“国千省千”等高级人才,但企业普遍反馈蓝领人才仍十分紧缺。对此,建议从三方面入手改善现状:
第一,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。温州有着较好的职业教育发展基础,建议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根据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培养学生,向本土产业定向输送蓝领人才。
第二,完善蓝领人才职称评审机制,纳入人才政策体系。建议人社部门做好各类技术人员的职称培训和评审的普及工作,让更多一线产业工人知晓、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好处,并进一步完善人才支持政策,对有一技之长,能够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蓝领人才给予全方位支持政策。
第三,加快推进零工市场建设,提高人力资源效率。当前,不少企业已在自行探索“零工”用人制度,在淡季时允许、支持工人离岗灵活就业,从而降低人工成本。建议对此给予更多制度性支持,帮助用人单位和蓝领工人更加灵活地匹配双方需求,助力解决民企用工的燃眉之急。
市政协委员、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叶衍晓:
加强政策效果评估和政策宣传创新,提升企业获得感
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,温州推进了系列改革,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。但从政策文件或改革措施出台,到市场主体获利产生效益,还有多个环节需要做好扎实工作,对此提出三方面建议:
第一,全面开展政务服务效能评估。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评价体系,除做好“两个健康”直通车、“帮企云2.0”等为企服务平台外,建议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增设营商环境专项投诉监督服务,便于各方更加及时地反馈对我市营商环境的满意度。
第二,加强惠企政策的执行效果评估。任何一项政策都难以一步到位。建议政策制定部门持续跟进政策执行效果,防范出现政策套利衍生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,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政策执行情况。
第三,创新政策宣介方式,打通政策入企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虽然目前有很多惠企政策已经可以实现“政策找人、免申即享”,但提高政策知晓率,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获得感,增加企业对温州这座城市的归属感,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,从而进一步吸引营商人才来温州,创未来。
原标题:温州明确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作战图政协委员进一步建议
记者杨晓宴
标签: